第九届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(ICIC2017)将于2017年11月24日至26日在武汉大学召开,会议主题为“一带一路,多元文化主义与跨文化传播”。现正式发布ICIC2017议程(中文版),敬请大家关注。
11月24日(周五),会议注册
地点:珞珈山庄,武汉大学内,武昌区八一路483号,武汉市
酒店电话:86-27-68754523
会务联系人:张洋,86-13026303415;
李硕,86-15871406993
会务房间:珞珈山庄 1106
11月25日(周六)
地点: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
8:30-9:00,开幕式
地点:3楼第一报告厅
语言:中英同传
主持人:单波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
1、武汉大学副校长,李斐教授致辞
2、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,强月新教授致辞
3、法方代表,Hugues Hotier教授致辞
4、主办方代表,白贵教授致辞
9:30-12:00,第1场
主题报告:全球视野中的跨文化传播实践与研究
地点:3楼第一报告厅
语言:中英同传
主持人:邱林川(中国香港,香港中文大学)
点评人:苏蘅(中国台湾,台湾政治大学)、周树华(美国,阿拉巴马大学)
1. Hugues Hotier(法国,波尔多三大):跨国公司的跨文化挑战
2. 赵月枝(加拿大,西门菲莎大学):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构想背景下的跨文化传播: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
3. Thomas Hanitzsch(德国,慕尼黑大学):合作是未来:在网络时代做研究
4. 洪浚浩(美国,纽约州立大学):从中国软实力的世界排名谈关于中国有效国际传播的若干思考
发言者每人发言30分钟,点评20分钟,提问互动 10分钟
14:00-15:30 ,第2场
“一带一路”跨文化传播的思维与策略
地点:3楼第一报告厅
语言:中英同传
主持人:张毓强(中国大陆,中国传媒大学)
点评人:吴予敏(中国大陆,深圳大学)
1. 邱林川(中国香港,香港中文大学):大中华区传播研究的文化翻译
2. 许正林(中国大陆,上海大学):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文化传播策略
3. 陈龄慧(中国台湾,台南艺术大学):跨文化的民心相通:新闻传播者的文化厚描观
4. 单波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:文化间性与平等权力:跨文化传播的政治基础
发言者每人发言20分钟,点评5分钟,提问互动5分钟
14:00-15:30,第3场
跨文化传播与多元文化实践
地点:新楼229会议室
语言:英文
主持人:纪莉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
点评人:Cornelius Pratt(美国,天普大学)
1. David Blumenkrantz(美国,加利福尼亚大学):边缘化:跨文化传播与无家可归者的图像表征
2. Osman Erol(土耳其,河北大学):文化伊斯兰和政治伊斯兰的传播:基于土耳其的比较研究
3. 辛静(中国大陆,华中师范大学):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全球报道中的隐喻:基于语料库的跨文化研究
4. 董薇(德国,柏林自由大学):电视版式的本土化,情感经济学和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:以中国好声音为例
发言者每人发言20分钟,点评5分钟,提问互动5分钟
14:00-15:30,第4场
跨文化传播的文化精神与社会互动
地点:中心331会议室
语言:中文
主持人:冉华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
点评人:钟瑛(中国大陆,华中科技大学)
1. 林福岳(中国台湾,台湾文化大学):台湾原住民族族群意识与文化的社会互动─从原住民族初创纸媒到“MATA‧TAIWAN”网站
2. 柴绍锦(阿联酋,文化、青年与社会发展部):儒家和伊斯兰文化中的“移情”理论和实践比较研究——兼论对“一带一路”跨文化传播的启发
3. 鲍志成(中国大陆,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):“仁和”思想及其在G20杭州峰会上的成功实践
4. 徐开彬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:习近平主席达沃斯演讲的新亚里士多德修辞分析
发言者每人发言20分钟,点评5分钟,提问互动 5分钟
16:00-17:30,第5场
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实践
地点:3楼第一报告厅
语言:英文
主持人:金强(中国大陆,河北大学)
点评人:Stanley Naribo Ngoa(尼日利亚,尼日利亚国家开放大学)
1. Cornelius Pratt(美国,天普大学):“一带一路”倡议:中国日报非洲版如何构建中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
2. Sugath Mahinda Senarath(斯里兰卡,科伦坡大学):“禅修”:正念的跨文化交流者,亚洲视角下的交流者研究
3. Muhammad Khalil Khan(巴基斯坦,浙江大学):恐惧与机遇:亚洲与美国媒体对中巴经济走廊的报道
4. Ma Xiaofen(新加坡,新加坡国立大学):如何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构建中非文化桥梁: 亚洲中心性和非洲中心性的共度性作为新线索
发言者每人发言20分钟,点评5分钟,提问互动5分钟
16:00-17:30,第6场
媒介表征与跨文化传播
地点:新楼229会议室
语言:中文
主持人:肖珺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
点评人:白贵(中国大陆,河北大学)
1. 索格飞(中国大陆,上海外国语大学):一种跨文化传播的新路径:基于国际慕课的探索性研究
2. 刘娜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: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从印度电影的对外传播看我国影视的转型路径
3. 张路黎(中国大陆,中南民族大学):世界文化地图如何可能?——从WVS项目世界文化地图对中国价值观的表述谈起
4. 余晓莉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:怎样在城市品牌塑造中运用“故事讲述”策略——对武汉城市宣传片《大城崛起》的案例分析
5. 孔祥雯(中国大陆,浙江大学):解读文化标签——分析俄罗斯媒体描绘的中国形象
发言者每人发言15分钟,点评10分钟,提问互动5分钟
16:00-17:30,第7场
“一带一路”传播主体、话语与效果
地点:中心331会议室
语言:中文
主持人:张允(中国大陆,新疆大学)
点评人:许正林(中国大陆,上海大学)
1. 周翔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:“一带一路”传播主体网络结构分析和评估:以社交媒体Twitter为例
2. 王永宝(中国大陆,西北政法大学):探析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穆斯林国家形成多元社会体系的三大因素
3. 陆建平(中国大陆,浙江大学):中印媒体“一带一路”新闻话语语料数据对比可视化分析
4. 彭策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:“一带一路”视域下的中欧文化冲突化解与文化共通的实现
发言者每人发言20分钟,点评5分钟,提问互动5分钟
晚间,城市文化与跨文化传播论坛
九派全媒体专场
11月26日(周日)
地点: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
8:30-10:00,第8场
“一带一路”跨文化传播解读
地点:3楼第一报告厅
语言:英文
主持人:Sugath Mahinda Senarath(斯里兰卡,科伦坡大学)
点评人:陈龄慧(中国台湾,台南艺术大学)
1. Nadeem Akhtar(巴基斯坦,恰哈特大学):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(CPEC)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旗舰项目:知觉距离,跨文化意识和媒体角色
2. Hikmatullah Babu Sahib(泰国,宋卡王子大学):多元、交互和跨文化挑战时代下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:一种穆斯林视野
3. Mahdi Yousefi(伊朗,上海外国语大学):与“一路”对话:中国媒体在中东和北非地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中的挑战和允诺
4. 简小滨(美国,俄亥俄州立大学):跨语言与跨文化第三空间实践和多元文化命运共同体
发言者每人发言20分钟,点评5分钟,提问互动5分钟
8:30-10:00,第9场
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中国探索
地点:新楼229会议室
语言:中文
主持人:陈刚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
点评人:夏倩芳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
1. 纪莉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:论情感研究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研究
2. 叶虎(中国大陆,厦门大学):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东南亚汉语言文化传播刍议
3. 王朝阳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:“一带一路”数字媒介文化产品可视化呈现及跨文化传播
4. 刘浏(中国大陆,上海大学):微信在“一带一路”媒介传播关系建构中的作用研究
5. 金强(中国大陆,河北大学):“丝路”精神的中国涵化与文化承载——兼谈“边界思维”的破除与“文化自信”的建立
发言者每人发言15分钟,点评10分钟,提问互动5分钟
8:30-10:00,第10场
“一带一路”跨文化传播中的品牌与修辞
地点:242会议室
语言:中文
主持人:吕尚彬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
点评人:徐开彬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
1. 甘丽华(中国大陆,华中师范大学):“误读”的“误读”?——对新华社“一带一路”“N个误读”系列英文评论的修辞分析
2. 廖秉宜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: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国企业国际声誉构建的战略与路径
3. 曹磊(中国大陆,河北大学):培养全球化的文明观与“共情”的沟通能力
4. 刘鹏(中国大陆,中国传媒大学):“一带一路”北京高峰论坛:从中国方案到世界共识
5. 姚曦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:“一带一路”视野下中国品牌认同形成的影响机制探析——基于文化认同的视角
发言者每人发言15分钟,点评10分钟,提问互动5分钟
10:00-10:30,视频演讲
地点:3楼第一报告厅
John Berry(加拿大,皇后大学):我们应当如何共存?
10:30-12:00,第11场
多元文化命运共同体研究
地点:3楼第一报告厅
语言:英文
主持人:周翔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
点评人:陈凌(中国香港,香港浸会大学)
1. Bill Berkeley(美国,哥伦比亚大学):新闻媒体的全球化
2. Stanley Naribo Ngoa(尼日利亚,尼日利亚国家开放大学):“共同体的建制结构”——传播跨文化价值观
3. 唐佳梅(中国大陆,广东外语外贸大学):向变化中的在华国际社群报道变化中的中国——基于对广州外国人媒介使用与信息搜寻的持续调查
4. Qibla Ayaz(巴基斯坦,白沙瓦大学):中巴经济走廊:前景与挑战
发言者每人发言20分钟,点评5分钟,提问互动5分钟
10:30-12:00,第12场
跨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
地点:新楼229会议室
语言:中文
主持人:甘丽华(中国大陆,华中师范大学)
点评人:简小滨(美国,俄亥俄州立大学)
1. 苏蘅(中国台湾,台湾政治大学):从仇恨语言和文化冲突看东西方网络传播法规的异同
2. 肖珺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:跨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反思
3. 杨琳(中国大陆,西安交通大学):冲突与融合:丝绸之路文化精神与跨文化传播路径选择
4. 马岩岩(中国大陆,河北大学):中国因素影响马来西亚第14届大选
5. 李小曼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:移动互联时代社群传播的中国经验——基于不同国家情境的比较分析
发言者每人发言15分钟,点评10分钟,提问互动5分钟
10:00-12:00,第13场
“一带一路”与中亚文化传播(新疆大学专场)
地点:中心331会议室
语言:中文
主持人:程明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
点评人:郭建斌(中国大陆,云南大学)
1. 韩强(中国大陆):中国哈萨克语媒体对哈萨克斯坦的影响
2. 王琴琴(中国大陆):跨文化传播与新疆形象的媒介建构
3. 帕哈尔丁(中国大陆):中国受众获取中亚国家信息的渠道探析
4. 张允(中国大陆):结构化理论视角下蒙元时期天山南北及中亚地区驿站传播模式
5. 罗小东(中国大陆):论中亚反恐传播指针:国家正义性传播——以中国新疆为例
6. 尼加提(中国大陆):天山网对中亚国家传播的特点探析
7. 金玉萍(中国大陆):我国哈萨克族跨境文化传播路径
发言者每人发言15分钟,点评10分钟,提问互动5分钟
14:00-17:00,第14场
主题报告:“一带一路”与跨文化传播路径思考
地点:3楼第一报告厅
语言:中英同传
主持人:姚曦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
点评人:赵月枝(加拿大,西门菲莎大学)、陈韬文(中国香港,香港中文大学)
1. 周树华(美国,阿拉巴马大学):推特世界中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:主题和情感
2. 陈凌(中国香港,香港浸会大学):主体社会文化适应取向,少数族裔交流和对少数族裔的认知:关于华裔港人的研究
3. 郭建斌(中国大陆,云南大学):民族国家内部的“跨文化传播”研究:困境?出路?
4. Shakila Yacob(马来西亚,马来亚大学):“一带一路”:铸造与东南亚伊斯兰国家的联盟
5. 吴飞(中国大陆,浙江大学):超越我与你——全球沟通伦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
发言者每人发言30分钟,点评20分钟,提问互动 10分钟
17:00-17:10,闭幕式
地点:3楼第一报告厅
语言:中英同传
主持人:吴飞(中国大陆,浙江大学)
单波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:
“一带一路”的跨文化共识
ICIC2017前会发表论文
1. Clifford Christians(美国,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):多元主义与跨文化传播
2. Jens Allwood(瑞典,哥德堡大学):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背景下的多元文化主义与跨文化传播
其他收录论文
1. Ramaswami Harindranath(澳大利亚,新南威尔士大学): 考察“移动”与“扎根”全球南方:种族、声音与传播中的能见度
2. Jacques Demorgon(法国,巴黎大学):全球化中的多元文化、超文化、跨文化批判
3. 苏永生(中国大陆,河北大学):“一带一路”视野下法律多元主义的内外视角
4. 朱清河(中国大陆,陕西师范大学):跨文化传播的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及其实践理性
5. 罗雪(中国大陆,中国传媒大学):建立在线共识:中国政府关于加纳“非法采矿”的传播策略
6. 王敏(中国大陆,武汉大学):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现状、问题与进路——基于92个国家和地区隐私相关法规的对比分析
ICIC2017专题书展
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
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
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|